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Beyond East-West Divide: Gender, Intimacy and Modernity

·


The aim of this conference i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contemporary debates on intimacy and modernity beyond their western focus and thereby set new agendas for research.

Twelve distinguished overseas scholars will be speaking at the conference including
1.          Professor Stevi Jackson, University of York, UK
2.          Professor Lynn Jamieson, University of Edinburgh,UK
3.          Professor Brian Heaphy,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UK
4.          Dr Jacqui Gabb, Open University, UK
5.          Professor Harriet Evans,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UK
6.          Professor Ka Tat Tsang,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7.          Dr Cheng Sea Ling, Wellesley College, USA
8.          Dr Mei-hua Chen, Sociolog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9.          Dr James Farrer, Sociology, Sophia University, Tokyo
10.      Dr Juhyun Woo, Sociology, Chung Ang University, Seoul
11.      Prof Chung Kyung-Sup, Sociolog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12.      Dr Shen Hsiu-Hua, Sociology,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Hsinchu (Taiwan)

To explore issues on social change, gender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e will also be screening four documentary films directed by Dr. Ho Sik Ying, Petula including abMother/愛媽媽悲媽媽Love and Punish/愛與罰A Family Sonata/家之奏鳴曲 and Twins Café/雙生茶檔.

詳情及報名:http://www0.hku.hk/socsc/ewd/.



Share |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張小虹:父權異性戀婚姻的最後召喚


張小虹:父權異性戀婚姻的最後召喚
昔日面對風起雲湧的廿世紀,五四知識分子中的保守派不惜出言恫嚇,揚言婦女解放運動的後果,必是「男子無業,女子無家」。他們預言進入職場的女人,會搶了男人的飯碗,造成男人的失業,而搶了男人飯碗的女人,則是註定無法結婚成家,終以悲劇收場。而廿一世紀的父權焦慮,已然成功將恫嚇預言轉換為性別標籤,堂而皇之以「剩女」一詞做「女大當婚」的意識形態催逼。
故「剩女」表面上像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適婚女子總數減去已婚女子總數,或適婚女子總數減去適婚男子總數,又像是一道無解的性別議題,糾結在「男人下娶、女人上嫁」的古老婚配邏輯與女性獨立自信、經濟自主的當下現況,更像是一道滾雪球般的社會問題,牽拖著結婚率、離婚率、生育率、高齡化、外來移民越滾越大。
但說穿了所謂的「剩女現象」,也不過就是越來越多的女人更晚進入婚姻或根本不進入婚姻。換個角度思考,「剩女」的真正問題,或許不在於不斷攀升的統計數據或比例,不在於性別結構的變與不變,也不在於動搖國本的茲事體大,而在於「剩」作為一種無法言喻的「時間焦慮」。
更進一步逼問,「剩女」一詞所標示的重大時間焦慮,究竟是發生在被指稱為「剩女」的群體之中,還是發生在不斷指稱「剩女」為「剩女」的父權異性戀婚姻制本身,前者被放大的是女人「適婚年齡」、「生育年齡」的稍縱即逝,而後者則反映了父權異性戀婚姻制度本身內在的危機。到底是女人嫁不不出去?還是異性戀婚姻機制本身出現了極有可能淡出歷史(至少喪失絕對主導權)的式微掙扎?英國的單身人口超過了已婚人口,法國的非婚生子女早超過婚生子女。究竟是不在婚姻制度中的女人,還是婚姻制度本身,正在成為剩菜殘羹呢?誰是少數,誰是多數,誰又是正在由少數形成的多數呢?
這樣的文化反思將提供一個截然不同的思考路徑,不是《敗犬女王》一類的新編羅曼史腳本,不是《大女當嫁》、《盛女愛作戰》的男女配對與形象改造,而是積極迎向當代文化、經濟、科技變動中的新布局、新想像、新連結。例如,以異性戀婚姻為量尺所統計出來的數據:台灣的離婚率亞洲最高,生育率全球最低,適婚年齡女性的未婚比例世界第二高,四十歲女性超過五分之一處於「沒有婚姻」狀態中。面對這些數據,我們究竟是應該感到焦慮還是驕傲?
如果有人在這些數據中讀到的,全然只是婚姻解體、家庭崩毀,國族垂危,那是否也可以另一批人能在同樣的數據中讀到自主性、選擇權、性慾取向、親密關係、伴侶形態、家庭模式的多元變化。同樣的數據,同樣的訊息,若「婚姻制度岌岌可危」是前者的危言聳聽,那「婚姻不再是人生必要的階段」便是後者的樂觀其成。
究竟是誰將被淘汰出局?究竟是誰在拉警報?「剩女」不可能靠著文字遊戲的「盛女」而敗部復活,「剩女」也不可能靠著個人的化妝打扮或姊弟戀就找到美好歸宿,「剩女」必須回到其作為意識形態召喚的權力慾望機制去重新設定:「剩女」是一種焦慮,「剩女」更是一種「焦慮轉移」,成功移轉了父權異性戀機制在當代的無效性。那已然無法hold住時代變動、新興家庭形態、性愛關係、甚至生育技術模式的傳統父權異性戀婚姻制度,恐怕才是真正應該擔心害怕,怕一個不小心,就這樣錯過了時代的脈動先機而被「剩了下來」。
那不再神聖不再獨大的「剩侶」。
(作者為台大外文系教授)


全文網址: 張小虹:父權異性戀婚姻的最後召喚 | 名人堂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098128.shtml#ixzz1v5xaqj69
Power By udn.com 


Share |

書籍銷售資訊

書籍銷售資訊 【總代理】 ➡ ️   台灣: 唐山 / 正港 https://www.facebook.com/TonsanBookstore 【伙伴書店】 ➡ ️   香港 序言: http://www.hkreader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