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

我有一個gay朋友

我有一個gay朋友人氣指數 7195
劉小惠Nov 16, 2013

自念了研究所以來,我常常跟別人提到他。
 
我有一個gay朋友,他是熊,年少就體悟到自己並非異性戀,於是征戰沙場無數,喜愛聰明或者瘦小黝黑皮膚的男性。他很聰明,喜歡使用艱澀的詞彙,對世俗的事物總是帶點憤慨。而我所有對同志的理解,都由他開始。對同志的誤解,在認識他後改變。
 
圖說:同志大遊行裡的熊群。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他是轉學生,剛進入班上也跟一群gay混在一起。那時候我很不習慣他們的風格,課堂報告以lesbian為題,播放一張張禁忌又肉慾的圖片。或者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嘲諷異男,異性戀頓時成為「反常」。每每望著他們,我所認知的兩性關係跟男女關係,或者是家庭關係,似乎都開始崩解。
 
儘管念的是一個相當開放的系,仍然不免這樣的疑慮。系上的「政治正確」,並沒有真的改變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直到後來偶然跟他成為朋友,一路相伴學術上的好幾年生涯,也看過他感情一路的風風雨雨,才開始改觀。
 
我頓時明白,就算是同志,他們情感的底蘊也和我們相似,也有忌妒,也有陪伴,也有背叛或者親密的日常生活。路上望見靚男靓女,他們也會亮起尋友雷達,叫我一起來判斷這個貨色如何。日子久了,看到他男朋友親密的坐在大腿上,我也不太覺得奇怪。那只是一段再正常也不過的關係。
 
不正常的是社會的目光。
 
縱使開放如我朋友,他們也很少在路上牽手、擁抱、接吻,平時情侶的親暱舉動,他們全部都沒有。要去探望瘦男友當兵的時候,對方父母總以為這是個照顧他的好學長。出櫃雖然廣為朋友所接受,面對家人卻總是難以啟齒。似乎有一種隱形的目光總是看著他們。面對社會,連親暱的關係都要些許隱匿,才能自保。
 
時至二十七歲,同學們紛紛步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婚姻。他總是攜著男朋友參與我們的聚會,送往迎來每個人的婚禮,也攜手祝福大家。有一次我跟他慨歎身邊的人步入禮堂的速度超乎我想像,他笑嘆說:那我怎麼辦,我包出的紅包永遠收不回來!
 
是阿,永遠收不回來。因為他們彼此不被承認是「家庭」或某種自我選擇的「人生伴侶」!
 
最近民法親屬篇的修正草案在立院一讀通過,引起正反雙方對家庭倫理的攻訐,每每瀏覽著網路上正反方的言論,我總是會想起我的gay朋友。
 
如果我的胖朋友和他的瘦男友,他們可以正大光明向父母宣告他們的伴侶關係,一起報稅,一起去旅行,若有小傷需住院開刀,不再勞煩別的「家人或親戚」簽下同意書。如果那些我們習以為常,賦予在傳統家庭概念下的權利,他們能擁有該有多好。
 
我支持民法親屬篇修正案,不是因為那些大道理,只是因為我希望我的gay朋友,也能擁有和我一樣的權利。
 
期待有一天,他們會寄一份喜帖給我。


 

Share |

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

為何「性」可以成為恐嚇威脅的手段?

為何「性」可以成為恐嚇威脅的手段?

  
作者:蔣琬斯(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所博士生)

日前台北市議員抨擊「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出版性教育影片《青春水漾》「竟然有性暗示」,認為其將對學童造成不良影響。從此言論不難看出許多人對於「性」的恐慌與害怕,怕到連國文考題中的白斬雞只不過出現「脫光光」字樣,就大罵變態?!就連近期一讀通過的同性婚姻法案,反對方都以「性解放」的方式來作為恐嚇手段,宣稱只要同性可以結婚就會造成性氾濫,藉此抹黑法案保障多元家庭的美意。難道「性」真的如此禁忌可怕嗎?

回想起過往在學校接受性教育的經驗,的確充滿恐嚇式的教育;一定會搭配一堆長各種性病的爛掉器官圖片教導性病,搭配血肉橫飛的墮胎影片說這是墮胎,還有無數失去貞潔後男友從此射後不理的故事,推崇守貞的重要性;對性充滿負面描述,藉此告訴學生性有多麼可怕啊!一旦接觸了性,不但可能身體爛掉、還會殺害生命,最終自身也因而失去價值再也沒有人要了!如此也建立了「性」成為威嚇工具的基礎。將性形容為洪水猛獸,唯一抵禦洪水猛獸的方式就是「婚前守貞、婚後守約」,因為那是最「高尚」的美德?這也不難想像為何有人看到多元成家法案,會恐慌即將性解放與性氾濫,即使同性婚姻法案並未改變婚姻中的性忠貞關係,卻仍莫名的恐慌;因為同性結婚已經跳脫守貞框架下能掌握的樣態,是未知與無知的恐懼。

當性教育只剩下守貞、守貞、守貞、守貞與守貞,那還可以稱之為「性教育」嗎?並非守貞的價值有何不妥,守貞是性態度、性自主的選擇之一,但不應成為道德框架下的唯一真理,並將其他的選擇都打為妖魔鬼怪,恐嚇絕對不該成為教育的手段。

曾有不少外國性教育相關研究比較「守貞教育」與「積極正面談性」兩種教育方式之下的學生,都顯示「守貞教育」下的學生,得到性疾病與青少女懷孕的比例反而是比較高的,原因是守貞教育下的孩子並不懂得使用保險套等避孕方式,更不懂得該如何去協商性的權力關係。在網路資訊發達的台灣,青少年要接觸到性相關議題與圖像是十分容易的,防堵與避而不談的掩耳盜鈴教學方式更顯可笑,教導孩子如何正面談性,肯認自己的身體,瞭解性的權力關係與協商對話,以及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價值選擇,才是教師與家長面對性教育應有的態度。


《即時論壇》徵稿
 

Share |

但唐謨:影劇圈的同性戀恐懼,以好萊塢為例


【週四|電影玩但但】但唐謨:影劇圈的同性戀恐懼,以好萊塢為例

作者:但唐謨 / 2013-11-07

電影玩但但

電影很多漂亮的同志演員、自戀的同志導演、藝術家。因為彷彿有一大堆同志在影視圈工作,所以我們會有個迷思,覺得既然那圈子很多同志,對同志的接受度一定很高。拜託!太錯特錯,事實剛好相反。電影圈或許是最反同志或最多同性戀恐懼的地方。

舞棍俱樂部 (藍光BD)
舞棍俱樂部 (藍光BD)
好萊塢就是出了名的反同志!隨便舉個例子好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 要拍成電影了,鄉民們都上網聯署,希望《舞棍俱樂部》的麥特波莫(Matt Bomer)能夠飾演這位情慾超人;但是,電影公司壓根就沒有考慮過他,因為他是公開出櫃的同志。男同性戀演員可以演喜劇,當主持人,唱歌……但是絕對不能演一個讓女性有慾望的男人,儘管他帥到不行。

新娘不是我(特別版) DVD
新娘不是我(特別版) DVD
影視圈能夠以公開同志身分飾演異性戀角色走紅的男演員,大概只有尼爾派翠哈里斯(Neil Patrick Harris)。他演的殺豬異男Barney(來自情境喜劇《How I Met Your Mother》,台灣慣譯《老爸老媽的浪漫史》)非常成功,不過也僅限於電視上的演出。所以在大銀幕上,男同志演員永遠不可能飾演深情的異性戀男人,除非 是躲在櫃子裡(洛赫遜)。英國演員魯伯特.埃弗里特(Rupert Everett,曾在《新娘不是我》裡,就飾演女主角茱莉亞羅伯茲的知心gay好友)當年也是因為出櫃,從此沒戲可演,事業幾乎全毀,儘管他也是帥到不行。

異性戀演員(尤其是很帥的,被很多同志欲望的男演員)一旦要飾演同志角色,當然一定要開一下記者會,說明自己下了多大的苦功,努力「揣摩」同志,有時候還需要克服很多很多心理障礙,才能和對手演親密的同志感情戲(用來當做電影行銷宣傳重點)……一言以蔽之:同性戀恐懼,homophobia。

影視圈就是這樣一個同樣惡質的、反同志的東西,絕對沒有比別的圈好到哪裡去。美國社會的同性戀恐懼歷史悠久,有一部很有名的「教育宣導片」《Boys Beware》(1961)直到現在還被津津樂道。

這個導演Sid Davis畢生都在拍電影教育小孩子不要抽大麻,不要染上同性戀;但是他只有一種做法,把外在世界描寫成一種恐怖,處處危機的環境。青少年一不小心受到壞人誘惑就會誤入歧途,從此一生全毀。誰是「壞人」呢?當然是同性戀啦。《Boys Beware》是他最惡名昭彰的一部片,短短10分鐘的片長,講了四個男孩的血淚:有一個男孩被陌生叔叔搭訕,一起去野餐,最後開房間被強暴(但是當然沒拍出來);第二個男孩跟陌生怪叔叔玩籃球,最後被殺死了(驚!);第三個男孩被怪叔叔騙上車,但是他的朋友記下了車牌號碼(記憶力好很重要);第四個男孩被怪 叔叔跟蹤的時候,馬上警覺到危險,於是急中生智機靈逃脫,保住了一條小命。

「杰哥不要」在1950年代就拍過了


《Boys Beware》在陽光美麗的洛杉磯拍攝,少年演員都是南加州的乾淨健康的白種男孩(如果換現在的話,應該就是像小賈斯汀那樣);怪叔叔們一律留小鬍子,戴墨鏡,打領帶。他們都是「有病的」同性戀或戀童癖,很危險很危險。社會大眾看了這樣搞出來的「教育片」,會怎樣看待同性戀呢?不過這部電影後來也和大部分的「教育宣傳片」一樣,都變成了一種靠片,大家故意看是為了一面看一面罵,因為太白痴太靠北了。只是沒想到,這種白癡靠北竟然後繼有人,而且在21世紀的台灣。大 家還記得「杰哥」吧,不記得杰哥,也一定記得「杰哥不要」吧?(《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這個杰哥簡直就是50年前美國教育片的再版,他在網咖 勾搭「發育很好」的小男生,純良少年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杰哥勾引小男生的方法竟然是給他吃麵包;難道他不知道,現在台灣青少年根本不要麵包,要的是 「飯」(藥物)嗎?

杰哥和阿偉的電影一炮而紅,也變成了一部靠片,不只是cult movie,也是一部靠北片,讓大家看了開心笑罵發洩幹醮。這種片的意識形態宣傳,不會有人買賬的。

「讓我看看,你發育的正不正常」


而影視圈最讓同志痛心的另一點,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發表反對同志的言論。 同志們花錢支持她們,但是她們卻背叛你,例如美國喜劇演員貝蒂米德勒(Bete Midler)。貝蒂米德勒長相很不主流,但是卻非常受70年代美國同志的愛戴。男同志崇拜她獨特的風格和才華,她在當時的地位,應該就像今天的Lady Gaga吧。這樣一個被同志奶水餵養的Diva,談到同志婚姻的時候卻說:「男同志都在亂來亂去,他們有可能做出什麼(婚姻的)承諾嗎?」敢講這種話,就 把同志的在她身上花的錢都吐出來。

就是這段,貝蒂米德勒談同志婚姻


另外一個美國男同志熱愛的Diva唐娜莎默(Donna Summer) 也是70年代的Disco女王,她的音樂風格和華麗的造型,根本已經是美國同志文化的一部分了。在成名曲〈Love To Love You Baby〉當中,她混入了自己做愛時候的喘息與浪聲,非常大膽勇敢;但是後來她變成了「某種」「重生的基督徒」。提到同志婚姻的時候她說:「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並不是亞當和史蒂夫。」她還說過愛滋病是上帝的天譴之類的話……

這支MV如果不是想賣給男同志,那是想賣給誰?


同志被偶像背叛的憤怒心痛是可以想像的,這些藝人事後也都試著提出解釋補充,但是覆水難收,傷害已經造成了,而且是很難彌補的。

娘子漢大丈夫 DVD
娘子漢大丈夫 DVD
這些爛事,都已經是幾十年前的陳年舊事了。而現在的影視圈,好萊塢都會儘量避免反同性戀的言論,但是很多巨星還是會不小心脫口而出,例如湯姆克魯斯、丹佐華盛頓,以及最誇張的梅爾吉布遜(開肛交大便的玩笑),都說過很恐怖的話。印象裡開明的好萊塢,其實反同情緒非常嚴重。同志角色可以給小演員演,在藝術電影院或者少數戲院上演。如果大明星演同志,不要說排院線了,影片本身根本就沒人要買。舉例:《娘子漢大丈夫》(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金凱瑞和伊旺麥葛瑞合演,遲遲排不上院線,拍完兩之年後才在少數幾家戲院上映)、《熾愛情人》(Behind the Candelabra,麥克道格拉斯和麥特戴蒙合演,參加過坎城影展,卻根本上不了院線,只在電視上放映)。

《娘子漢大丈夫》:這其實也就是個,關於愛情可能成為改變一個人契機的愛情喜劇

《熾愛情人》:當然每段愛情都危險,但如果他們是異性困難會不會少一些呢


實現在大部分的演藝人員,至少都知道政治正確的重要性,因為這與你的形象和收入有關,即使心裡很「反同」,也不會公開發表反同的言論。但如果藝人白目到公開反同志(婚姻),即便就他們最在乎的、最現實勢利的角度來說,那才真是搞不清楚狀況,笨到極點。不過,如果有人願意當烈士,那就讓她去吧!

最後,點播一首真正的同志Diva的名曲——〈I will Survive〉!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但唐謨

《破週報》每週影評撰述。翻譯過《猜火車》、《春宮電影》等小說。喜愛恐怖電影、喜劇電影、「藝術」電影,但是不喜歡太傷腦筋的電影。喜愛在家看DVD甚過去電影院。養了兩隻狗,超愛烹飪煮食。著有《約會不看恐怖電影不酷》

Share |

2013年11月8日星期五

校園欺凌後 [HD] (香港版預告) After Lucia (HK Trailer)

『影片由墨西哥導演蜜雪兒•佛朗哥執導,講述了一對父女搬遷到一座新的城市,接受新生活的挑戰,女兒在學校遭受校園暴力,該片在坎城展映時受到好評,許多觀眾含淚離開影院。』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6433906/





北外女生「陰道自白照」:我想要

北外女生「陰道自白照」:我想要


http://news.wenweipo.com   [2013-11-07]    我要評論(65)
                 
【文匯網訊】網絡上,一組由「北外性別行動小組」拍攝的女生「陰道自白」照引來眾多網友熱議。今日,北外英語學院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這組照片是該校女生為其自製話劇《陰道之道》拍攝的宣傳照。而對於照片內容,校方稱不便評價。
據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報道,4日,人人網「北外性別行動小組」用戶在主頁上刊出17張北外女生照片,其中一張照片中女生舉著白板呼籲「我的陰道說:初夜是個屁!」
對此,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黨總支陸書記今日下午告訴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她們拍照應該是為今天晚上在北外演出話劇《陰道之道》做宣傳,這個話劇是校團委批准的,由我們學校女生部組織。對於拍照內容,我不方便評價。」
據「北外性別行動小組」主頁介紹,該小組由北外英語學院性別與社會課程學生組成。她們被主張女性權利的北京志願者bcome小組話劇《陰道之道》所吸引,於今年9月籌備自己的《陰道之道》。該小組稱,這部劇最初來源於美國作家伊娃·恩斯1996年創作的《陰道獨白》,《陰道獨白》以女性講述陰道故事為形式,探討女性對於陰道的感受,關注女性自身的個體意識,呼喚對女性的尊重。
今天,「北外特別行動小組」改編的話劇《陰道之道》就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演,行動小組表示:「我們說出陰道,講述陰道,因為我們已經不像我們的先行者那樣,擔心列位會怎麼理解,因為我們深知,唯有我們不再擔心,我們的陰道才能真正被說出,被理解,被正視。」
「北外特別行動小組」稱,該話劇主演絕大部分來自北外英語學院2011級的學生。對此,北外英語學院陸書記表示:「據我所知並不全是英語學院的。」
被問及是否支持這樣的活動?陸書記表示:「我不好表態,但我們學校女生比較多,開展關懷女生的活動,也是可以理解的。校團委審核通過,內容也應該是健康的。」

Share |

2013年11月5日星期二

不整容、不變性 「最美男模」佩奇克比女人還女人

不整容、不變性 「最美男模」佩奇克比女人還女人


▲出身塞爾維亞的男模佩奇克是個不折不扣的男人,但卻擁有一張天使臉蛋和超完美比例的身材,讓許多女人羨慕不已。(圖/取自佩奇克個人臉書)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塞爾維亞裔的超級男模佩奇克(Andrej Pejic),擁有「比女人還女人」的完美臉孔和身材,讓許多女性模特兒都自嘆不如。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以男模身份出道的佩奇克曾因太陰柔的臉孔和纖細體格處處碰壁,一度落魄到要靠掃廁所謀生,直到他改穿女裝才轉運,成為時尚圈炙手可熱的話題人物。
據《紐約雜誌》報導,佩奇克(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出生於塞爾維亞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經濟學家,母親則是律師,家裡還有一個哥哥。在他出生後沒多久,就爆發了所謂的「波士尼亞內戰」,父親和母親因種族關係被強迫分離,佩奇克和母親、祖母、哥哥就此住進了難民營中。
「我還記得北約轟炸機飛過的聲音……。」佩奇克每次談到這段過往,總會露出開心的表情,或許是因為年紀還小,這時的他還不知什麼是煩惱,每天仍快樂地打扮成女孩子,幻想自己是當地歌謠中的吉普賽女郎唱唱跳跳。
一直到13歲左右,佩奇克才意識到自己和其他男孩子「不太一樣」,讓他一度停止了女裝打扮,但喜歡女裝、長髮、口紅的佩奇克最後還是選擇順從天性,恢復成女孩子的外表。
由於時處戰亂,佩奇克母親最關心的事是孩子們的安全,穿男裝還是女裝反而一點也不重要,因此從來沒有反對過佩奇克穿裙子或緊身衣;而隨著佩奇克越來越漂亮,哥哥也漸漸接受從小被自己保護的那個人不是弟弟,而是「妹妹」。
「沒有人知道我是男生。」對青春期的佩奇克來說,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打扮成女孩子去上學,看見大家知道他是男生時所露出的驚訝表情,總讓他忍不住在心中小小驕傲了一下。
之後佩奇克又隨著家人遷居到澳洲墨爾本,並在那裡開始了他的模特兒生涯,沒想到卻意外遭遇許多阻礙。原來,澳洲男模是以「運動型」的猛男為主流,像他這樣看起來手無縛雞之力的男生機會並不多。
為求發展,之後他又來到歐洲,雖然這邊「花美男」的市場較大,但他臉太小、下巴太尖,喉結不明顯,外表還是不夠陽剛。佩奇克為了討生活,還曾在脫衣舞俱樂部打工,當廁所清潔員。

◄佩奇克轉型成女裝模特兒後才慢慢被人注意到他的美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直到某次他拍攝法國版《VOGUE》雜誌照片時,主編決定讓他做女人打扮,自此之後他的美貌才逐漸被人發現,「比女人還美的男人」這個稱號讓佩奇克邀約不斷,拍攝廣告、走秀,成為近幾年來最熱門的模特兒之一。
佩奇克雖然天生麗質,但不代表他不需要後天的努力。為了讓擁有男人骨架的自己能穿上女版的衣服,佩奇克需要一直減肥維持身材,在運動的過程中,又要避免長肌肉,過著極度自律的嚴苛生活。
每當別人問他自認是男人或女人時,佩奇克總是笑而不答,因為他不想受限於這兩種性別。這樣獨特的價值觀也為他增加了不少神秘魅力,讓崇尚「偽娘」文化的日本都有許多他的粉絲。
人家說,上帝關了你一扇窗,就會再為你開一扇門,或許就是在形容佩奇克的境遇。今年1月,佩奇克登上塞爾維亞版《ELLE》雜誌封面,「男人穿女裝拍女性雜誌封面」創下時尚界的新記錄,「我並不想當女人,只是我喜歡的東西恰好都很女性化而已。」佩奇克是這麼說的。
▼設計對白:人家喜歡的東西都剛剛好很可愛嘛~。(圖/取自AndrejPejicmodel.com)


原文網址: 不整容、不變性 「最美男模」佩奇克比女人還女人 | ETtoday影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201/160347.htm#ixzz2jkefYULS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Share |

書籍銷售資訊

書籍銷售資訊 【總代理】 ➡ ️   台灣: 唐山 / 正港 https://www.facebook.com/TonsanBookstore 【伙伴書店】 ➡ ️   香港 序言: http://www.hkreader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