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

轉貼:急需徵求跨性別/變性/易服/性別認同疑問的朋友幫忙

、‧


我們是香港女同盟會,我們與威爾斯親王醫院精神科麥棨諾醫生會面後,得知麥醫生為爭取重開服務跨性別人士的診所,急需召集300位願意接受他訪問的跨性別/變 性/易服/性別認同疑問的朋友,死線是在610日之前,得到300位朋友的名單(不需真實姓名)、聯絡電話、電郵。願意接受訪問的朋友可將化名、電郵、 電話,電郵到香港女同盟會(email@http://www.facebook.com/l/;wchk.org)或直接聯絡麥醫生(gregklmak@http://www.facebook.com/l/;hotmail.com )。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8103 0701與本會聯絡。


自從2005年於瑪麗醫院關閉後,香港的失去了專門服務跨性別/變性/易服/性別認同疑問朋友的診所,今次麥醫生希望藉著這300位受訪者,向醫管局証明香港對跨性別診所存在很大需求,進而能夠爭取資源為大家服務。


時間緊迫,為社群爭取福利,我們很需要大家的幫助!


以下是麥醫生給本會有關是次訪問調查的資料:

1. 10/6/09前要收集到300個願意接受訪問人士的名單,正式的訪問調查將於1/7/09 30/6/09進行

2. 訪問人士包括:已完成手術的換性/變性人士、希望進行手術的換性/變性人士、準換性/變性人士、跨性別人士、易服人士、對性別認同有疑問的人士,男變女或女變男都可

3. 調查會以不記名訪問的形式進行,被訪者不需要提交真實的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每位被訪者於訪問調查中都只會以被訪者編號(例如:A001)作為紀錄。

4. 被訪者受訪後不會在醫管局的系統中留有正式的病人紀錄。但如在訪問過程中,被訪者有需要見醫生或需要轉介,本人可以幫忙寫轉介信件。

5. 訪問過程不會進行正式的療程,包括心理或荷爾蒙治療。


2009年5月29日星期五

《論盡明光社》@油麻地Kubrick






dp albert:
今天午飯後獨個兒逛油麻地Kubrick
赫然發現《論盡明光社》的蹤影,
常去油麻地Kubrick看電影和買書的朋友,
不妨留意。


2009年5月28日星期四

轉貼:《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Monique Yim



昨天打書釘, 看了本新書《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
作者樁姬彩菜, 是日本男子在大一、二(約二十、二十一歲)時
決定休學去變性的自傳, 台灣譯本.
她說日本有法例, 國民可因感到性別困惑而合法變性(手術+證件).
手術很成功, 身份證隨即合(上述之)法改了性別,
她有自信又身心深感快樂, 更說能趕及參與女生成人禮,
現年廿五(oh, 和小弟一樣!), 好似正在繼續/已完成大學學業+做模特兒.

這書幾好看的, 還令我越來越想做個"女校畢業的(生理/真正)男生",
而非一直以來的心理男生.

介紹這書讓大家可以睇下,
小弟是在大眾書局看到的,
放在新書/暢銷書coner.

Monique Yim
藝術文化工作者

轉貼:陳冠中@hk.世界主義者的文化饗宴?


《明報》「世紀版」:200956


「簡直是醜聞!outrageous(無法無天)!」這次《號外》創辦人、文化評論人陳冠中回港三星期內擔任了五場講座嘉賓,循例緬懷此城輝煌,遠眺大中華前景以外,並出席了由鄧永鏘爵士牽頭的西九龍文化區論壇。他從未評論過西九,怎料他這次狠狠批評;笑瞇瞇的flaneur(浪遊者)外表以外,他也可以是一個介入式的世界主義者。


豪客、求職者與推銷員


「單看panel(講者組合),七個倫敦加兩國紐約,完全不把歐洲及亞洲放在眼內,絕對不能接受。鄧永鏘是自資舉辦的,因此我們不能說他沒貢獻;他既有能力也有錢有人脈,若他真的有分搞西九也可能是好事。但這九個人全都是big spender(大豪客),慣拿大錢做事。而據The Creative Economy的作者John Howkins對我說,當中有一半都是來搵工的;古根漢總監則是大推銷員,沒有藏品徒具空殼的博物館竟也可以推廣到那麼多地方,現在聽說他可能會被董事會解僱。香港要建M+,這些模式是否合用呢?」陳冠中說。「四年前鄧永鏘在同一論壇上批評香港政府的top-down(由上而下)方法,說要bottom-up(由下而上),現在則搞出這樣一個講者的組合,真令人費解。」


「殖民文化的特徵之一就是殖民地的精英向帝國首都朝聖,名為『朝聖之路』。去殖民就是要切斷或重新打開朝聖之路,這個panel顯示我們仍是被殖民的心態,最慘是官員都很受落!歐洲及日本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內地也有世界級的人才,他們都適合做我們的panel。」


他自言西九太大,不懂得搞,但他很熱情的提出一個「小小建議」:「將中環大會堂高座改為『香港書城』,邀請大小書店進駐,在黃金地段設立文化地標,即時可以辦到,產生移風易俗的效果,無人夠膽再說香港無文化!」可惜他在年前對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尤曾家麗提過,她即時反應是「要牽涉很多部門的啊!」便沒下文了。


「我想resume activism。」


陳冠中在寫作以外的身分變化多端。最新的身分是國際綠色和平(Greenpeace International)的六名董事之一。去年五月經多重甄選後獲選,任期三年,每年要付出四十個工作天,負責監察其管治(governance)而不能幹預地區辦事處的運作。其實他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便參與發起「綠色力量」及「綠田園」等組織,並寫作探討綠色資本主義,也算是activist(行動主義者)。


「從前以為它是提出理想或理念,然後以矚目的方法去喚醒意識,是教育性的東西。但現在看到在全球議題的設定過程它都在底下做工夫,發揮影響力。」他從不是直接行動的人,卻贊成對抗手段作為科研等以外的一個方法。「他們不接受政府及企業的捐款,這樣便不怕得罪人、不怕指名道姓。關係太好有時成不了事,必須保留對抗性行動可能,尤其對於企業,這比較合我現在的胃口。我想resume activism。」陳冠中說。氣候問題已刻不容緩,他對此比文化與政治更心急。


從客卿到「擦邊球」評論者


公職以外,寫作仍是他的終極志業。閒居北京六年,他就是「混」文化圈和讀書寫作,並以一個外來者的身分觀察風雲變色的大時代。「過去我都以『客卿』自居,很少直接評論,在文化聚會中往往以我女朋友的『家眷』身分出席,他們也以『香港人在北京』來認知我。」他在內地發表的文章見於《萬象》等雜誌,頻率比香港疏,篇幅也較長,專打引介西方概念、暗喻社會現的「擦邊球」。「近兩年才開始在言談間自覺比較理解他們的想法及背後的脈絡,直覺開始可以發言了。在外頭胡亂指點江山很討厭的嘛,香港就經常讓人這樣說了,注滿了情緒的。」但一開始正面處理內地問題,還是要面對現實中的受眾。


「內地知識分子包括年輕人,平時可能是玩搖滾及流行文化的,一認真思考大問題,總是簡化為符號然後視為對抗。」從他們的問題,陳冠中學到更多內地的國情。


大國的盲點與進程


「整個十三億人的精英當然比香港多,根本不能這樣比較。拿武漢甚至上海來比還差不多。」就如中國運動員的成績再彪炳,也不能證明運動以至運動精神(Sportsmanship)的普及,國人卻往往視之為「國家」興盛的指標。「由去年『三一四』西藏奧運火炬被搶事件、奧運的驕傲以至近月《中國不高興》一書的出現,國內的優越感一直在強化之中。但由此也看出香港如何厲害:一個小小的香港可以令內地有這麼強的情緒反應。」不過他觀察到一面倒擁護中國或西方的立場者只屬少數,而他在認為中與西各有優劣的大多數中屬於以世界為終極立場者。雖然多數情對世界有利的對中國也同時有利,而他對亂象之下的進程還是樂觀的。


「這些都是過渡過程,幸運地中國這三十年走的路與俄羅斯等很不同。首先國土完整性不太受影響,被侵佔的土地不少但都是無人地帶。另外我們一開始便是搞出口貿易,被迫進入了世界體系,門戶要長開──若封了互聯網又怎做生意?加上奧運成功,無人再會提『東亞病夫』,百年夢圓。但我想中國再『招積』也不至於侵犯別國,別忘了香港在八十年代時也很不可一世,看不起中國和台灣呢。政策方面,永遠也在調整,中國也在學習之中,現時沒有令大局走上不歸路的決定性因素,也無侵略的意識形態,所以我想不會有大問題。」


重回人性價值


說到「利益」,這位文化人很實際,不外乎廣大人民的福祉,眾生平等,意識形態於他較多是觀察與思考的工具,正合乎他的另一個身分:師從不丹的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佛教徒。無論切身的觀察如何具體而微,他關注的永遠是大局。而他的普世情懷,早在年輕時已經形成了。「整個嬉皮士的文化都是這樣的呀,約翰.連儂的歌如Imagine的資訊正是如此。」去年他自言從「馬克思主義中找出社會與個人的理想精神良藥的夢醒後,始發現人生除了理想,還有更多實際且觸動人性的東西值得深思」。他最佩服內地一些傳媒的「滾地雷」行為,衝擊審查,「犧牲小我為大眾開路」的報道,「他們拚了命的報道,不去讀的話我會內疚的。相反香港有自由,但除了部分官能性的揭秘報道,我們還有什麼呢?」內地對來之不易的言論空間遠比香港珍惜,作為作家,滿足感自然也較大了。文化浪人逐水草而居,醞釀多年以內地為背景的小書也終於動筆了。


陳冠中對香港仍是關心的,但自覺熟悉的事物多已寫過了,唯有將之置於更廣闊的脈絡以遊移的視點審視,也許本土承擔稍弱,卻合乎他一貫的波希米亞氣質。


========================================================


我們的第四次


自二○○四年專訪陳冠中四次,這次他的白頭髮多了,煙(其實是Davidoff小雪茄)也戒了。

過去幾年他由整理與反省過去,漸漸浮現出新的理念,身體力行去推行,不再只保持距離的分析。例如訪問中他接近十次提到推動香港書城,以及加入綠色和平,瀟灑姿態中冒出懇切神色,這個波希米亞人多了一份傳教士的使命感。


「對你這類人,除了死亡便沒有其他救贖出路了。」馬家輝曾如此形容他。現在他早睡早起修練養生,一方面更洞察世情,一方面也更進取入世,靜極思動,陳冠中永遠不能一概而論。


[文/洪磬 HungHingHK@gmail.com 編輯:黃靜]


代發:反對廣深港高鐵規劃行動呼籲——你可以做什麼?


各位有公義有良心的朋友,


我們需要正義的各位支持, 附上反對書修訂版, 請填寫及廣傳, 反對廣深港高鐵車廠選址: 逼遷菜園村、針對新界農地、消滅天然河道、地下管道破壞天然水源、歧視新界居民、漠視市民意見、重複建設、浪費資源... 填妥後請

- 交給石崗菜園村關注組 Chimmy Chan 6220 9212

- 交給有關團體

村民的性命尤關, 感激不盡!

一起成就一個懂得尊重人民的政府! 小朋友也有權反對的!


Chimmy


================================================

你可以做什麼?
反對廣深港高鐵規劃行動呼籲

向政府表達意見:
一﹞你可以在六月廿九日前,以書面向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地址:香港花園道美利大廈15樓﹞反對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修訂方案。方案內容見:http://www.hyd.gov.hk/chi/major/road/rail/xrl/gazettal/scheme/index.htm

二﹞你可以致電或寄電郵予以下公職人員,表達反對: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華
電話2810 6325;電郵 enquiry@thb.gov.hk
路政署署長韋志成
電話2714 5020;電郵 cswai@hyd.gov.hk
路政署鐵路拓展處處長溫文隆
電話2762 4000:電郵 pge.rdo@hyd.gov.hk

三﹞你可以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電話2629 0555;電郵complaints@omb.gov.hk;網址:http://www.ombudsman.gov.hk/


向所屬選區的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表達意見:
立法會議員名單及聯絡方法: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members/yr08-12/mem_cd.pdf,或致電2869 9200立法會秘書處查詢。你可以要求屬於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的成員反對目前的方案,也可要求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否決政府的撥款申請。
區議會議員名單及聯絡方法: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你可以要求議員在區議會內提出動議辯論,亦可要求區議員組織選區內的市民一起反對


繼續關注、參與:

一﹞參與香港獨立媒體網相關文章:http://www.inmediahk.net/taxonomy/term/501969

二﹞網上收看零九年五月十四日立法會廣深港高鐵規劃公聽會議員發言
王國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bVwWCSF_6c
李卓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g0t92h0NKM
鄭家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L0tE5CWtNA
張學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5Ozhzoq_JM
張國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UICfuGtZPA
梁國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Guv3nr0ehI
湯家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d7RfyRYmS8

三﹞登入expressrailtruth網站http://www.expressrailtruth.com,於訂閱消息欄留下姓名及電郵,有其他問題及希望參與保護石崗菜園村的工作,可發電郵致choiyuensupportgroup@gmail.com


石崗菜園村關注組
主席 高春香 9090 7352 副主席 盧明光 9258 4116
組員 馮潔珍 9586 7060
林志華 9013 7989
曹送娣 9254 4670


石崗菜園村支援組






致:運輸及房屋局鄭汝樺局長

(填妥後請於2009年6月29日前遞交或寄回香港花園道美利大廈15樓)


廣 深 港 高 速 鐵 路 (香港段)反 對 書


姓名:

電話:

地址:

本人反對於零九年四月底刊憲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方案修訂:

理由一:反對逼遷菜園村

方 案修訂仍然選擇於石崗菜園村地段興建車廠及緊急救護站,引致數以百計札根菜園村幾十年的村民失去家園。菜園村村民大多年紀老邁,畢生勤勞務農,為香港市民 提供糧食,貢獻良多;他們一手一腳建立起緊密而融洽的社區,辛苦了幾十年,現在方才息勞,享受多年來勞動的成果。村民有過好生活的權利,不容政府剝奪。


理由二:反對針對新界農地

方案修訂仍然是針對石崗平原僅餘的、正在耕作的農地。農地對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 要,不單提供優質農產品給市民選擇,也令新界難得的鄉郊風貌及生態得以維持,並為愈來愈多市民提供就業機會。政府既然提倡城市可持續發展,就應帶頭保護新 界農地,而不是動輒用農地來興建破壞生態的基礎建設。


理由三:反對消滅天然河道

方案修訂將繼續引致石崗河一段天然河道消失。本港的天然河道在多項渠務工程後已愈來愈少,菜園村兩旁的石崗河是錦田平原少數剩下的天然河道,政府應該盡力保護,阻止污水流入,令石崗河的生態得以恢復,而不是把天然河道消滅。


理由四:反對地下管道破壞天然水源

方案修訂採用地下管道興建高鐵,以為眼不見為淨,但貫穿錦田平原的龐大地下管道將嚴重破壞當地的地下水系統,令農業難以可持續發展。


理由五:反對歧視新界居民

方案修訂仍然抱持着歧視新界居民的態度,引致城市規劃利益進一步向市區傾斜。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只設一站在西九龍市區,政府用的是公帑,但選址時卻厚此薄彼,具經濟效益的車站放在市區,沒有經濟效益、只會破壞環境的車廠則棄於新界,反映政府賤視新界人和新界土地。


理由六:反對漠視市民意見

方案修訂漠視菜園村及元朗市民在去年十一月第一次刊憲後提出的意見。政府在第一次刊憲的反對期內,收到數以千計的反對意見,大部分是新界西居民要求在新界西加設分站,以及菜園村村民反對車廠及緊急救護站的選址,但政府在提出修訂方案時,完全漠視反對者的意見。


理由七:反對重複建設、浪費資源

廣深港高鐵將會接連全國高鐵系統,但廣州和深圳已建有非常大型的高鐵車站,香港政府沒有提供具說服力的數字,證明日後會有大量南下的高速鐵路選擇香港、而不是廣州和深圳作終點站。三個城市互相爭逐,極有可能導致重複建設。


其他理由﹝由閣下填寫﹞:


建議一:將車廠搬出市區,節省資源

政府若果決定不在新界西設高鐵分站,則應把車廠一併搬到市區貼近西九龍車站的地方興建,一方面增加高鐵系統的效益,另一方面也令新界鄉村土地和農地得以保護。


建議二:將緊急救護站設在石崗軍營或石崗露天貨倉地

政府應在石崗軍營或石崗的露天貨倉地帶興建緊急救護站,兩地都是以開發地帶,軍營四周亦已有道路接駁,在該處興建緊急救護站,能大大減低對環境的破壞。


其他建議﹝由閣下填寫﹞:


我要求不遷不拆菜園村!

簽署:

日期:



石崗菜園村關注組


主席 高春香 9090 7352

副主席 盧明光 9258 4116

組員 馮潔珍 9586 7060

林志華 9013 7989

曹送娣 9254 4670

延伸閱讀:香港永續農業關注協會 Hong Kong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sso. (http://hksaa.wordpress.com/)

轉貼:「五一」勞動節 09 香港紀實兄弟姊妹站起來!!!




2009年5月27日星期三

轉貼:人文西九人民西九?/胡恩威



唐司長,你好!


讀過了唐司長兩個多星期前在報章發表的文章《人文西九人民西九》,當中提及到的西九六大願景和列出的(即將實施和研究中)的十多項舉措,本人認為都是一些方向正確的原則性重點。但是,本人更關注的是那些措施將如何落實執行。政府或唐司長有否就那些方向可取的舉措構思周詳的執行方案?


在唐司長文章的末段提出的多項應對加強文化軟件的舉措,雖然都是圍繞着「培育藝術家」、「擴大觀眾群」、「加強公眾藝術教育」的方向,但卻沒有附以具體的執行綱領,諸如該些舉措是由哪個部門哪個組織負責、會以怎樣的形式準則、基於哪些檢討和問責機制執行,以及清楚列出各項舉措的執行時間表等。


有關西九的討論已輾轉多年,如今各項針對其發展的舉措只是娓娓道出,卻欠缺具體封行細則的表述,唐司長,大家怎能不擔心這只會可能是「講一套做一套」呢?


以下是本人細閱唐司長提出的多點加強文化軟件舉措後想到的10點問題,請作為西九管理局主席的唐司長逐一解答,好讓市民大眾也可更清楚了解西九的發展進程,以作更具建設性的評議和審視。


問題1.

就「強化公眾藝術教育」,得悉現時教育局、民政局、康文署,以致各大藝團都會做一些此類工作,政府有沒有就各方的工作作出清晰的分工?政府如何協調各部門和組織的工作?政府有沒有制訂具體的藍圖訂明強化公眾藝術教育的政策、列出哪單位負責哪方面的藝術教育工作?


問題 2.

跟前題同出一轍,就司長提出的措施「發揮香港藝術節的品牌效應」,政府各部門將如何協調推動呢?民政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或其他相關組織會否就此有一些分工安排?若有,司長可否交代具體的周詳計劃及期望達到的目標?


問題3.

就「支持藝團和藝術工作者赴內地和海外演出、參展、交流」,政府會在哪方面作出支持?是財政資源上的支持還是交流網絡拓展方面上的支持?若是財政上的支持,政府的預算是多少?有沒有設立交流次數、海外演出參展次數的上限?若是拓展交流網絡的支持,可否交代具體的工作時間表?

問題4.

就「將更多文藝活動帶進地區和學校」,唐司長這裏所指的文藝活動包括甚麼?政府安排哪些組織負責推行此項措施?是安排藝術團體定期到社區會堂或學校表演、教授文藝相關課程?還是由康文署和區議會組織活動?政府有否預留相應的資源予負責組織,並同時清楚訂出他們須作的工作?


問題5.

就「為年輕藝術工作者和中小型藝團物色表演場地並提供資助」,政府過往規劃土地用途時,是以哪些準則衡量地點是否適合發展成藝術表演場地?現時有沒有一些地點已在政府考慮之中,擬作為予年輕藝術工作者和中小型藝團的表演場地?若有,選址是甚麼?政府何時完成物色場地的過程?及將如何資助藝術工作者和藝團租用藝術表演場地?


問題6.

就「新高中學制引進更多元的藝術學習機會,並加強對藝術教師的支援」,新高中學制明年便會正式推行,直至現在,政府對藝術教師作出了哪些具體的支援?有沒有檢討成效?政府未來又會如何協助藝術教師適應配合新學制?會否對老師提供特定的培訓?若會,培訓課程的內容是甚麼、由誰負責制訂?


問題7.

就「檢討演藝學院的定位」和「增設學位和培訓職位,專門培養藝術行政人員」,首先請問已說了至少兩年的演藝學院定位檢討何時才會有結果報告?負責檢討演藝學院定位的人員是怎樣產生?他們擁有甚麼資歷、會根據哪些準則作檢討?請政府馬上交代檢討演藝學院定位的進度;另外,在主要培訓藝術人才的學院定位還未完全清晰時,政府憑甚麼準則釐定向哪些學院增設藝術相關的課程學位、並確保課程可真正培育文藝人才?


問題8.

就「鼓勵個人和商界贊助藝術」,政府將推行哪些實質的政策或措施鼓勵個人和商界贊助藝術?在現時還未有相應的法例如博物館法的配合下,政府如何締造一個可信賴的投資環境吸引個人和商界贊助藝術活動?請唐司長說明具體的安排。


問題9.

就「進行政策研究」,唐司長所指的政策研究包括哪些範疇?政府現時有哪些研究項目是針對強化文化軟件?該些研究是由誰負責開展?研究的經費是多少?為期多久?政府有沒有就文化發展訂立長期性的政策研究計劃?若有,投放的資源是多少?


問題10.

最後,請問政府如何確保提出的舉措是由具資格的文化專才來執行管理呢?政府現時有沒有制訂評估負責文化相關政策的官員是否稱職,以保證文化工作的管治具質素?


美其言「人文西九人民西九」是不足夠的,現在大眾期望的,是司長可領導各部門有系統、有計劃地執行各項推動文化軟件的政策。故此,本人十分期待司長對以上的問題可作出詳盡的答覆,謝謝。

文章出處:http://goldenfung.blogspot.com/2009/05/10-1.html


轉貼:廖雁寧LIU NGAN LING.關於展覽 Introduction



pic from wikipedia: The Birth of Venus is a painting by Sandro Botticelli.
photo by Ronald Tam 20090508, Wan Chai


她的故事

未 懂事時老爸說身為女孩子不應嬌嗲易哭;小學時偷看鹹書被沒收;初中時生物課的性器官環節老師避而不談;緊接領教了修女們提醒墮胎如何殘忍;然後是初嘗戀愛 時沉迷在魔鏡中漫畫美少女的形象;讀了文學以後照樣不放過看《怪異集》——廖雁寧的身體在不同的身份中扮演著各種角色,她談不上喜愛自己的身體,但她對性 別和自身的好奇從來沒有停止過。

年長了的她因身邊重要的朋友令她改變對身體的看法,並結伴拍了裸露身體的照片。事後她被讀書時的老師邀請回校跟新生們分享關於「身體」的經驗,驅使她著手整理對自身的認知。

在這個展覽,廖雁寧會為你講一個她的故事,希望藉此拓闊大家的世界,忘記規條與標籤,引發你對自身的重新思考。

身體是我們最基本的部份,細看它的和諧、展示它的不完整,觸摸喜歡和不喜歡的地方,當中反映情感和慾望,喜悅和自信。

平靜地和身體一起呼吸,讓你看見宇宙中的我們是那麼渺小。

轉貼:日本電影大師巡禮:向川喜多夫人致敬


簡介
日本電影大師巡禮:向川喜多夫人致敬

日本電影大師巡禮:向川喜多夫人致敬

一部電影誕生,靠的是創作者(編導)、參演者(演員)、執行者(技術人員)。但影片誕生後能被帶到銀幕上,往往 還需要一番功夫。做這功夫的人總被人忽略,然而這卻對電影推廣、保育及承傳影響甚深。日本電影界就有這樣一位「日本映画の母」(日本電影之母):川喜多夫 人(川喜多かしこ, 1908-1993)。

熟悉中國電影史的,對川喜多長政這名字必然不陌生,他對早期中國電影影響深遠。其妻子川喜多夫人雖然 不是導演、也不是演員,但她的一生卻跟電影息息相關。川喜多夫人年青時進入東和商事(東寶東和公司前身)當秘書,結識了日後的丈夫,及後隨夫婿多次赴歐參 與影展。她獨具慧眼,協助川喜多長政引進了不少各地電影到日本,當中包括尚雷諾亞、路易士布紐爾、英瑪褒曼、耶爾齊卡瓦萊羅維奇、薩耶哲雷等大師級作品。 更重要的是向世人推薦優秀的日本電影,甚至出資幫助新導演。黑澤明、大島渚及市川崑等人的作品都是因為他們夫婦的努力而衝出日本,在世界電影史上發光發 熱。

為保存電影資料、文物,川喜多夫婦早於60年代就致力推動電影保育工作,聯同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成立電影圖書館的「助成協議會」(川喜多國際紀念映畫文化財團前身),陸續收藏電影資料及拷貝,並策劃多個日本電影節目作世界巡迴放映。

2008年乃川喜多夫人100周年壽辰,為紀念這位一生為電影文化不遺餘力的「日本電影之母」,香港電影資料館 聯同川喜多國際紀念映畫文化財團為觀眾帶來「日本電影大師巡禮:向川喜多夫人致敬」電影節目,選映8位得過川喜多賞的導演共22部作品,大部份影片更是新 印拷貝。在重溫這些銀幕經典之際,亦希望這節目能成為電影推廣及保育的示範。


片名

日期

時間

地點

家族
28/5(四)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弟弟
17: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留芳頌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鬼婆(又譯:子曰食色性也)
29/5(五)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午後的遺囑
30/5(六)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幸福黃手絹
17: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我要復仇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東京流浪者
31/5(日)
12: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滿員電車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儀式
16: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殺之烙印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白晝的惡魔
5/6(五)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羅生門
6/6(六)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流浪者之歌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山中常盤
7/6(日)
12: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炎上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少年
17: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赤色殺機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男人之苦:日落日出
14/6(日)
16: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早池峰之賦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裸島
19/6(五)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儀式
21/6(日)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家族
27/6(六)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黑雨
17: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我要復仇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留芳頌
28/6(日)
12: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弟弟
15: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山中常盤
17: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午後的遺囑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炎上
1/7(三)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羅生門
16: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滿員電車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流浪者之歌
4/7(六)
18:30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赤色殺機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白晝的惡魔
5/7(日)
12: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東京流浪者
14:00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裸島
14: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幸福黃手絹
16:00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少年
16: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早池峰之賦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男人之苦:日落日出
11/7(六)
18:30
香港太空館演講廳
殺之烙印
19:3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鬼婆(又譯:子曰食色性也)
12/7(日)
17: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黑雨
19:00
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

只准18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本節目全部影片附英文字幕

香港電影資料館開放時間及位置
香港太空館開放時間位置


轉貼:「路易威登:創意情感」展覽



路易威登 : 創意情感

2009.05.22 – 08.09
專題展覽廳(1) (二樓)
當代香港藝術展覽廳及大堂 (二樓)
專題展覽廳(2) (三樓)
香港藝術館外牆

2009年「法國五月」節目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路易威登及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聯合主辦
法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協辦
香港藝術館籌劃


印度皇后 II 竹林七賢,1至5集 階級戰爭,激進分子,手段 猴子列車(鳥兒) 熊貓

路易威登與藝術
路易威登,一個擁有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標誌著優雅格調與精緻法式生活風尚的品牌,多年來與藝壇建立了長久緊密的關係。作為推出旅行皮具用品的先軀,路易威登與後人努力不懈結合優秀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精神,建構了獨一無二的美學觀。

隨著Marc Jacobs於1997年加盟出任藝術總監,進一步加強與當代藝術家交流合作,當中與Stephen Sprouse、村上隆及Richard Prince三位名家攜手創作的項目最為注目,更可謂現代藝術與時裝工業跨界合作的里程碑。

路易威登於香港舉行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將藝術創作與品牌歷史融合,透過不同的藝術展品及裝置,分析當代藝術的創作歷程。

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藏品展
建築概念

美國著名建築大師FrankGehry為路易威登設計一座既壯觀又新穎的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美術館,充分彰顯基金會推動文化藝術發展的宏大目標。他以玻璃 幕牆為主,把建築與環境結合,將夢想與現實、科技及藝術創意兼容並蓄,展示路易威登一貫的傳承創新精神。美術館將座落巴黎以西市郊著名的遊樂場公園 (Jardin d'Acclimatation)內,設置多個展覽廳,分別展示永久藏品及舉行藝術展。

建築設計:蓋瑞伙伴(Gehry Partners, LLP)

珍藏與精選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的部份展品取材自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的珍藏,包括多位歐洲、美國及中國藝術家的大型畫作、攝影及錄像裝置,出自Jean- Michel Basquiat、Paul Chan、曹斐、楊福東、Gilbert & George、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Andreas Gursky、Pierre Huyghe、Jeff Koons、Bertrand Lavier、Christian Marclay 及 Richard Prince 等名家手筆;由反思活力都市文化起步,再游走於如夢似幻的虛構國度。同場亦會展出世界知名的新晉錄像藝術家的作品。

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以鼓勵自由創作為宗旨,為此,基金會已委約一位居於內地的年青策展人,邀請多位香港藝術家參與其中,包括唐衲天(Nadim Abbas)、李傑、梁志和、白雙全、曾建華、王浩然及黃慧妍。

開放時間
星期日至星期五:上午10時至晚上6時
星期六: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逢星期四 (公眾假期除外) 休館

票價
30元(標準票)、15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
20人或以上團體(購標準票者)可享有七折優惠
持博物館入場證者及4歲以下小童免費

星期三免費入場之安排及博物館週票不適用於此展覽

配套節目
展覽圖錄
教育角
錄音導賞
專題講座
藝術工作坊
「路易威登:創意情感」錄像藏品



印度皇后 II
Bertrand Lavier
印度皇后 II
2005
霓虹燈管
單一製作
© Bertrand Lavier / Adagp, Paris 2009


竹林七賢,1至5集
楊福東
竹林七賢,2003–2006
竹林七賢之四,2007
竹林七賢之五,2007
35毫米黑白影片轉DVD格式(版本編號6/7)
之一及之二音樂:金望
之一:29分鐘32秒
之二:46分鐘15秒
之三:53分鐘45秒
之四:79分鐘
之五:90分鐘
© Yang Fudong, all rights reserved


階級戰爭,激進分子,手段
Gilbert and George
階級戰爭,好戰份子,通道
1986
三連作
© Gilbert and George, all rights reserved


猴子列車(鳥兒)
Jeff Koons
猴子火車(鳥)
2007
油彩布本
© Jeff Koons, all rights reserved


熊貓
村上隆
熊貓
2003
玻璃纖維及路易威登行李箱、木製臺座
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藏
© 2003 Takashi Murakami / Kaikai Kiki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9年5月24日星期日

轉貼:董啟章:『香港文學的公共性』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邁向二十周年,
將於六月份主辦講座『香港文學的公共性』,
由校友及著名寫作人董啟章先生主講。
在這次講座,董啟章將討論如何締造「文學的公共性」。

月前文學雜誌《字花》編輯鄧正健發表文章〈文學與鄉巴佬〉,提出
作者對世界負責任的呼聲。董啟章認為鄧的文章宣示了
「從根底裏改變既有的文學觀念的決心」。

董啟章會從本土情境出發,以他豐富的寫作經驗,回應新的一
代文化人的呼聲,跟聽眾分享在這個私人與公共領域模糊的年
代,以市場價值凌駕一切價值的時代,寫作人在不放棄個性和藝
術追求的前提下,怎樣越過各種迷障,通過公共空間,跟世界所有
人連繫在一起,因為:「文學既是一個人的事,也是所有人的事。」

日期:二零零九年六月五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四時至五時半
地點:香港大學本部大樓二樓畢業生評議會室(218室)

舉行講座的評議會室,當天同時展出董啟章及其他比較文學系校友的作品。

是次活動公開,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有意參加者請下載及閱讀以下兩篇有關議題的文章:

鄧正健:〈文學與鄉巴佬〉,原刊於《明報〉
「 世 紀 版」(2009年2月6日)。
reading1.pdf

董啟章:〈文學不是一個人的事,文學是所有人的事〉,
原刊於《字花》第十八期(2009年2、3月)。
reading2.pdf

海報 seminar poster

查詢:2859-2757 / comlit20@hku.hk


轉貼: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 - 露體狂小丁




曲/編: 何山(PixelToy)
詞: 阿p(my little airport)
片: 德國藉影像作家格勒戈爾.森武沙(Gregor Samsa)

人們說你要離開這陣營
我們無不覺得吃驚
因為這不是你的個性
你生來是露體狂小丁

我都知道我們不是很有型
我都知道我們不年青
這一場革命
最終無人取勝
但請你 請你 留低一起作見證

這裡的人最終都不會明
世界永沒法安靜
我們還有多少酒剩
給你露體狂小丁

我都知道我們不是很有型
我都知道我們不年青
這一場革命
最終無人取勝
但請你 請你 留低一起作見證


展覽:
廖雁寧LIU NGAN LING


策展人:
洪丁 hungding, 劉清平

參展藝術家:
Ah-P Lam, 沈嘉豪 Bobby Sham鴻飛, Dio Lau, 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 Forever Tarkovsky Club, Ho Shan 何山, hungA, hungding洪丁, Jesse Clockwork, 木星 Jupiter Wong, Jasonissofat, 賴永源Lai Wing Yuen, Ling Ling Ling, 廖雁寧 Liu Ngan Ling,Martin Cheung, Rraay Lai 黎藝雄, 秀秀 SauSau, 小丁 siuding, Yu Yat Yui

日期Date:
開幕派對 Opening party
2009年5月30日 (sat)
7-10pm

2009年6月1日至7月19日
01 June - 19 July 2009

時間Time:
逢星期二至六,下午1時至晚上7時 
13:00 - 19:00 tue - sat

地點 Location::
私畫廊 Gallery Z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九龍深水埗白田街30號 5樓22室
JCCAC L5-22
30 Pak Tin Street Shek Kip Mei, Hong Kong
+852 2372 0681

(原文出處:http://forevertarkovskyclub.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html

轉貼:小出版社圖書如何爭取主流媒體關注


小出版社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圖書經常獲得一些重要的全國性媒體的關注?怎樣才能讓本社圖書的書評和專題報導頻頻在《紐約時報》或「歐普拉.溫芙蕾電視讀書俱樂部」上亮相?儘管一些主流的美國媒體堅稱,他們在挑選圖書進行評論時並不會區別對待獨立出版社和大型出版公司的圖書,但像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這樣的小出版社在這方面的經驗之談,還是會讓小出版社們頗有啟發。

歸納起來,那些已成功獲得主流媒體關注的出版社一般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作者或出版人和書評人長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提前做好宣傳計畫;和媒體打交道非常專業;有針對性地靈活發送新聞稿;在新書發佈之後,就媒體可能會感興趣的任何一個話題,幫助書評人和記者創作出最吸引人的故事;在盡可能多的出版物上刊登本社圖書的介紹專題或書評;當然,最根本的一點是要確保圖書本身確實是一本優秀之作。


怎樣登上大報名刊的封面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南茜.昆納德》(Nancy Cunard)曾在2007年4月成為《紐約時報》書評版的封面文章。該社宣傳總監馬里帝茲.霍華德說:「這是哥倫比亞大學社20年來的頭一次。我們之所以能被《紐約時報》書評版選作重點報導,是因為之前我親自給書評版的編輯薩姆.泰納豪斯送去了樣書,並找好了合適的作者為其寫書 評。確保薩姆早早就拿到了書評稿件和所有材料,然後我們又和《紐約時報》美編部緊密合作,為文章尋找可用的合適配圖。」

ISI Books公司的銷售和行銷總監克里斯.麥卡斯基說,他也認為和媒體以及評論界保持長期的聯繫很重要。他每兩年要拜訪紐約的重要媒體至少一次,但是每次只佔用編輯、記者們10分鐘的時間,在這10分鐘內僅推薦一到兩本圖書。


自2006年中期開始,ISI公司的圖書就不斷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頻頻報導。麥卡斯基對此解釋說「我們並沒有贈送巧克力或者更多的新聞宣傳資料。我們不過是持續按時給報社郵寄樣書、書評和新聞稿。

2006年12 月,位於俄勒岡州的小出版社Goofy Foot Press給25 位知名雜誌的編輯們郵寄了禮品裝的《情愛指南》(Guide to Getting It On)。或許正是這一舉動促成了《歐普拉雜誌》(The Oprah Magazine)後來對該書作者兼出版人保羅.瓊尼迪思做了專訪。

「一次郵寄那麼多樣書其實是個費時費錢的冒險之舉,特別是當書的量很大時。但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主流媒體的關注,所以這樣做是值得的。我們在送給編輯的每個禮品盒裡順便放入一張便箋,上面寫道:我們知道雜誌作者收入不高,這些書請權且列入耶誕節饋贈親友的禮品單。兩個月後,我收到了《歐普拉雜誌》一位編輯的電話,說想和我談談,這些書究竟怎麼樣。」瓊尼迪思回憶說。談話後不久,Goofy出版社的一本圖書就出現在了該雜誌的專題文章和大標題中。


如何被更多媒體關注

烹飪教師兼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阿米莉婭.索茨曼(Amelia Saltsman)憑藉自身豐富的人際網路,使自己出版社在布倫克(Blenheim Press)出版的處女作在出版6個月之內,就獲得了眾多平面媒體、網路媒體、大眾消費類刊物和專業出版物的報導。在此期間她充分調動了自己作為作家、烹飪講師和電視主持人的人脈資源。

在她的圖書《農貿市場新鮮食材速烹法》(The Santa Monica Farmers’ Market Cookbook)出版前4個月,索茨曼就給相關的所有聯繫人用電子郵件發送了圖書背景資料、書評和圖書的部分樣張。

「我相信展示具有全國公認性的評價資料和對圖書出版價值的充分肯定,對於打破那些對自助出版抱有偏見的編輯的藩籬非常關鍵,」索茨曼解釋說。

索茨曼透露,這些早期的接觸促成了後來媒體對她的專訪,並為她帶來了一些全國性食品雜誌的約稿合約。她還和全美各地的報紙進行聯絡,在書出版之前的最後幾週,她雇用了一名專業公關員進一步拓展宣傳範圍。「我們一起根據圖書校樣的樣張擬定新聞通稿發給幾千名聯繫人,並成功舉辦了新書發表會。」她說。

結果,她的《農貿市場新鮮食材速烹法》一書被《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食品類刊物《細嚼慢嚥》(The Snail)、《奧斯丁編年史》(Austin Chronicle)和《出版商週刊》(Publishers Weekly)網路版等多家媒體選中並刊載了書評。此外,還被《華盛頓郵報》提及,在《洛杉磯時報》、《洛杉磯》雜誌等媒體上以專題報導的形式出現。另外,除了在一份環境類刊物上被評論之外,該書還在80個食品類知名網站上進行了宣傳。

在旅遊類出版公司Healthy Travel Company,出版人約瑟夫.伍德曼堅持和每一家聯繫的主流媒體進行持續接觸。他通常是先打電話(這些電話幾乎總是處於錄音狀態,讓他留下口信)。當有編輯表示對某本書感興趣時,伍德曼在電話中的開場白針對對方的每一個要求展開,接著再用兩三句話言簡意賅、令人信服地說明,為什麼這本書對那位編輯的讀者群來說特別重要。


伍德曼就是透過電話和贈閱圖書對福斯健康頻道編輯「死追到底」,最終獲得了在其醫藥旅遊節目中對《跨國旅遊求醫指南》(Patients Beyond Borders)一書進行推介。萌芽家庭出版公司(Budding Family Publishing)的里妮.瑞伯.惠特庫伯最近幾年不斷有書被《父母》和《職場母親》雜誌談論。里妮的做法是:仔細調研雜誌的編輯內容,選擇適合自己圖書的雜誌進行接洽,以及簡短的電話自我行銷。

「然後我再立即寄去樣書、新聞稿,有時還有收集的相關的最新媒體報導資料(但絕對不包括刊登在該雜誌的競爭媒體上的文章),以期表明我們的圖書已經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通常兩週後,我會再發電子郵件追蹤事件的進展。」里妮說。

里妮自豪地宣稱,她的所作所為通常都能推動雜誌最終刊登其圖書的書評,而這些書評往往是編輯在她提供的材料基礎上編輯加工而成。「我已經學會了根據編輯們的需求和是否能夠採用來提供備選資料。」里妮得意地表示。

利用媒體報導趁熱打鐵擴大宣傳效應

當一本書在主流媒體上刊登專題報導或書評後,很明顯此時是趁機廣做宣傳的良機。美國PMA協會的會員透過他們的網站傳播這些消息,給銷售代表、批發商、發行商和主要客戶發送電子郵件,廣為傳播這一喜訊。

「我們會預先知道《紐約時報》書評版什麼時候刊登我們圖書的書評,然後我們會配合在書評版上刊登廣告,再把書評做成鏈結發送給廣播電台。」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的霍華德說。他說哥倫比亞大學社像其他大多數出版商一樣,會在出版社所有的宣傳材料,包括網站內容、廣告和圖書目錄中引用報紙的書評。結果該社出版的《南茜.昆納德》在2007年4 月有幸被《紐約時報》重點報導之後,當年底該書銷量即達到6,000冊。

而阿米莉婭.索茨曼的《農貿市場新鮮食材速烹法》因為在各大媒體上發表了100多篇書評和專題,結果快速躋身亞馬遜網站10大暢銷時令食譜書之列。該書還獲得了在邦諾等連鎖書店和獨立書店被重點陳列推薦的待遇,在一些食品銷售市場,該書也獲得了驕人的銷售業績。

ISI Books公司的麥卡斯基說,主流媒體的評論會帶動圖書銷售即刻上升,並且對銷售的拉動至少能持續一週。評論還會帶動網站訪問量成長,引來新客戶。

主流媒體的報導還會給出版商和作者帶來新的機遇。一些作者的言論因此被社會認可,從而樹立起其在公眾中的權威性和可信性,作者們開始受邀出席各種論壇和研討會,知名度與社會地位大大提高,作者還因此賺到不菲的演講費。主流媒體的報導更會引來更多的媒體關注被評論的這本書,衍生出一連串的訪談、評論和深度報導,使宣傳面輕鬆擴大。而有時在一些契合圖書目標讀者的專業媒體上做深度報導和評論,效果更好於在一般社會媒體上的簡單報導。

(原文出處:http://blog.udn.com/jason080/2976946



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

轉貼:【彩虹街站義工招募】」


6月4日 18:00 舉行的「 6.4 & 7.1【彩虹街站義工招募】」。

活動:6.4 & 7.1【彩虹街站義工招募】
"六四同悼念,七一齊上街,也撐香港彩虹!"
種類:Fundraiser
東道主: 香港彩虹「彩虹之友」"Friends of Rainbow"
開始時間:6月4日 18:00
結束時間:7月1日 18:00
地點:6.4 維園銅鑼灣及天后出口

轉貼:《樓下》Exhibition 2009



<樓下>> Exhibition 2009

<樓下>>是由三位的本地年青的藝術家,回應現在城市的重建與生活變遷為題的攝影藝術展。於2009年5月1 日 至 5月31日,在九龍旺角上海街600號2字樓。「下午三點」舉行。

是次展覽是環繞著我們的生活,一棟80多年的老房子與三位80年代出生的年青藝術家,利用相片作創作的媒介,究竟會產生什麼的化學作用?二位主修繪畫 與一位主修攝影的年青藝術家,作出攝影與繪畫媒介的探討。

展覽場地 : 下午三點唱片店 ,活於文物建築的另類藝術空間

1444 幢歷史建築物---上海街600號

文物建築是我們文化認同及延續的象徵,現代人無不對於它們的結構特色感到驚嘆。文物建築更具有多方面的學術研究及審美價值。建築物的風格、選址、物料的使用和種類均受到社會信仰、傳統、思想及文化的影響,因此透過研究文物建築,可發現其中包含的藝術與人文訊息。

上海街600-626 號一列唐樓分別建於1920 和1930 年代,地面和一樓的商舖多售賣建材,包括窗框、窗簾、油漆和五金,上層則是住宅單位,通常分間為多個房間或床位出租。沉默地一直保留著惜日香港人的生活回憶。

時至今日僅存600-606 號、612-614 號和620-626 號,它們中間卻夾雜著多幢新型大廈。「下午三點」,開設於600號的文物建築內,是該區少見的藝術空間。

藝術家Artists :

CHAN Pui
Leng ,Peggy(陳佩玲)

CHOW Yim Ting(周艷婷) ,Joanne

LEUNG
Sai Poon , Kenny (梁世潘)

展覽日期: 2009/5/1 - 5/31

展覽開幕: 2009/5/1 7:00 pm

展覽地點:
(下午三點)香港九龍旺角上海街600號 2字樓

展覽查詢: Peggy CHAN (852)35691328 peggy@arttogetherhk.com

展覽時間: 星期一至六 Mon - Sat 1:00 -9:3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Sun & Holiday 2:00 - 9:30pm

網頁:www.arttogetherhk.com

轉貼:文化營造 - 嚴迅奇文化/教育建築作品展





策展人:胡恩威
Curator: Mathias Woo

開幕禮 Opening Ceremony
16.5.2009, 3pm
楊敏德女士及盛智文博士主禮
Marjorie YANG Mun tak, and Dr Allan ESMAN GBS JP

對話 Dialogue
16.5.2009, 3pm
許焯權教授及嚴迅奇
Prof Desmond HUI and Mr Rocco YIM

展覽 Exhibition
17.5.2009 - 3.6.2009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展覽廳
每日上午10時至晚上7時
(公眾假期休息)
Gallery, HKICC Lee Shau Kee School of Creativity

免費入場
Free Admission

地址:九龍聯合道(樂富港鐵站B出口,步行約5分鐘)
Address: 108 Junction Road, Kowloon (Lok Fu MTR Station, Exit B, 5 mins Walk)

查詢 Enquiry
陳德美小姐 Ms Judy CHAN 21809595

連結 Link:

展覽海報 Event Poster

http://www.creativehk.edu.hk/frontpage/frontpage/artcenter/pdf/roccoexb_poster_white_A2.pdf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

轉貼:監察西九 公民社會論壇


監察西九 公民社會論壇

西九, 公民社會,文化, west kwoloon,
主辦人:
人人@西九 PPL@WK
類型:
網絡:
Global
日期:
2009年5月28日
時間:
14:00 - 18:00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樂富地鐵站A出口步行五分鐘)
街道:
九龍聯合道135號
電話號碼:
28908605
電郵地址:

活動簡介

監察西九 公民社會論壇

西九是人文西九,也是人民的西九。

你擔心西九會外行領導內行嗎?

你對西九的規劃、西九的軟硬件有怎樣的想像?



關心西九,人民必須發聲,公民社會要負起監察責任。



我們希望從民間出發,設立一個開放、以知識為本的持續平台,凝聚公民社會力量,監察西九。



誠意邀請大家參與,出席我們的第一個論壇活動:



日期:5月28日星期四 (端午節假期)

時間:下午2時至6時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九龍聯合道135號 - 樂富地鐵站A出口步行五分鐘)

(詳細地圖請瀏覽www.creativehk.edu.hk)



報名與查詢:adaykwong@yahoo.com.hk 或致電 2890-8605



論壇合辦人

陳允中 (社區文化關注)

陳清僑(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

何慶基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發展中心)

金佩瑋 (ppl@wk)

李民偉 (Para/Site Art Space)

黎廣德、莫乃光 (公共專業聯盟)

司徒薇、張美君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The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s, HKU)

黃英琦 (香港當代文化中心、西九聯席)

司馬文 (Designing Hong Kong)

區蕙蓮 (文化現場)



立法會議員

何秀蘭 (公民起動)

梁家傑 (公民黨)

李永達 (民主黨)



論壇主持:何慶基、黃英琦



第一部分:

西九發展出了什麼問題?



特邀嘉賓:Mr Charles Merewether, Former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ultural District at Abu Dhabi and former Artistic Director & Curator of the Sydney Biennale of Sydney



第二部分:

西九的未來:公民社會可以為西九做什麼?



歡迎所有參加團體及朋友在上述兩部分發言,每人限五分鐘。如欲發言,請先電郵至adaykwong@yahoo.com.hk登記。

http://hotdogwk.mysinablog.com



代發:油麻地kubrick書店、咖啡店空調維修


在Facebook看到kubrick的Amanda留言:


嘿, 油麻地kubrick 書店、咖啡店,還有bc會員圖書館將在09年6月1-4日因空調維修而休業,常來或想來的朋友要注意啦!免得白走,但影碟店照常開工呢!



=======================================================

dp人語:

近月,每逢逛油麻地kubrick,又或與朋友在那裡吃喝聊天,總被吵耳的空調噪音打擾,得花上十數分鐘才能適應下來。今天從Amanda得知這消息,不得不打從心底喜悅地說:「終於等到這一天了!」

2009年5月20日星期三

轉貼:要求保留灣仔街市具歴史價值部分




View Current Signatures - Sign the Petition


To: 致發展局、市建局、民政局、文物專員、古物古蹟辦事處


由於灣仔街市正在局部拆卸,街市內裡結構,尤其是鋼鐵結構部分,在推土機和風鑽下盡露眼前,讓我們發現,這座三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竟正在反映著香港建築歴史中一個不為人知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們要求政府與發展商達成協議:

(一)暫緩拆卸工程,讓專家進場勘察。
(二)把具有歴史價值的部分(尤其鋼架結構部分),作適當保存。

要求理據:
1. 科技價值
街市用了三十年代最先進的建築科技,是與當時製造帝國大廈、鐵達尼號、巴黎鐵塔以及金門大橋相同的一種技術(即在燒焊技術成熟以前,以六角頭螺釘Bolt 及窩釘Rivet把工字鐵牢牢接合);香港另一以此技術興建的是第三代匯豐銀行,由於匯豐銀行已拆卸,僅存的灣仔街市是了解這種建築科技的唯一實體。

2. 建築學奇景與歴史懸案
街市雖只有兩層高,卻用上了興建百層高樓的鋼架結構技術,其建造方法異常堅固,絕非專家所言的「鹹水樓」。這裡產生了一個可能是重要的謎:在三十年代經濟低迷、大戰迫近的期間,政府為何以遠超所需的物料和技術去建造一個庶民建築?這將是歴史學者的新研究題目。

3. 歴史價值
是次發現,不僅對工程界和建築界有重大意義,對灣仔社區以至不少香港市民而言,同樣有重要的歴史意義,因為它見證了灣仔總是最先引入高新科技的傳統,亦是市民共同擁有的物質遺產。透過適當的保存,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就可以用眼睛和雙手,親身感受和明瞭自己的歴史。

顧問:李浩賢,港大建築文物保護課程主任;

參考:《香港經濟日報》2009-05-19 杜正之 :〈採訪手記〉、《東方日報》2009-05-20 黃英琦:〈「超結實」〉

http://www.petitiononline.com/wcmarket/petition.html




轉貼:香港文化研討會系列之四──香港社會企業的迷失,探討本地社企發展路向


日期:2009530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4時30分

地點:創Bookcafe(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號中商大廈2字樓[MTR中環 站 C 出口

講者:馬國明(文化評論人)

   楊健霞(香港社會創業論壇副主席)

   蔡明都(香港中文大學創業研究中心項目總監)

語言:粵語

什麽是社會企業?在今日香港有幾人能準確回答?

如何營運社會企業?在今日香港又有幾人能清晰知道?

去年底,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進行了調查,反映本港約有二百八十多家社會企業,大部分由社會服務團體透過申請基金或自資開辦,主要集中在服務業。最多是產品製作及銷售;其次是家居服務、餐飲服務等;其中較有特色的社企從事裝修、有機農作、文化旅遊等。

也是去年底,香港政委研究所發表了一項社企的研究報告,在四十三家受訪社企中,只有五家可持續經營,二十七家則屬平穩經營;還有十家則正在削減規模求存。換言之,即每四間社企便有一間出現經營困難,甚至可能結業。

由於市建局同意以年租一元把在中環卑利街和嘉咸街收回的舖位供非牟利團體租用,於是卑利街一帶便出現了數家售賣二手衣物,玩具和家品的貨辦和貨尾,零食和海味的社企。且不說這類型店舖的經營項目影響著附近的商店和小販,祇是到重建項目開展時,這些社企又該如可處置呢。

究竟香港社會企業的發展應朝向哪兒,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書籍銷售資訊

書籍銷售資訊 【總代理】 ➡ ️   台灣: 唐山 / 正港 https://www.facebook.com/TonsanBookstore 【伙伴書店】 ➡ ️   香港 序言: http://www.hkreader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