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9日星期四

【座談會】「違規」家庭——多元成家的想像與實踐


.
「違規」家庭——多元成家的想像與實踐



dirty press香港基督徒學會女同學社華人拉拉聯盟
合辦

性神研究小組衆樂教會
協辦


在香港及教會的處境中,一夫一妻婚姻制被視為唯一合法及神聖的制度,在此異性戀婚姻中心的思維下,同性戀、單身、好友等同居關係卻受到污名化,均被摒除於制度之外,受盡白眼之餘,更得不著權益的保障。

在婚姻家庭以外,社會及教會應該還有其他多元家庭的想像和實踐可能性,可讓我們重新思考「家」是什麼。「家」可不可以不只是一個建築的物理空間,而是彼此心靈的落腳處?「家」的定義可不可以不是建基於婚姻和血緣的基礎,而是心靈的距離……如此思考下去,其實,「家」的定義還有很多可能性。

分享:
§ 歐陽文風牧師
(《你的弟兄姊妹在哪裡?》作者,美國大都會教會〔The 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牧者,著有《神愛同志》、《同志愛神》等書)
§ Raindy女士
(輔導員)
§ 梁詠恩小姐Joanne Leung
(華人拉拉聯盟代表)

主持/評論:
§ 曹文傑先生
(人稱小曹,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候選人,女同學社執行幹事)


日期:201217日(六)
時間:下午3-5
地點:香港基督徒學會 
          香港九龍旺角道 11 號藝旺商業大廈 10/F

費用全免,報名請以『違規家庭』為主題,把姓名及聯絡電話,電郵至info@hkci.org.hk。
 
查詢:
香港基督徒學會:2398 1699Davy       dirty press9622 8116


延伸閱讀:
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聯合策劃主編,《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台北:女書文化,201112月)。

*上文設計圖片出自《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封面。


Share |

2011年12月26日星期一

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


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

我的違章家庭:28個多元成家故事

內容簡介

  
什麼是家庭,怎樣才算一個家?
  一紙結婚證書、互訂終身儀式、買間房子,還是生兒育女?
  兩人一貓,還是跟比家人更親密的好友們同住一起?

  在「結婚=成家」的社會裡,不只父母會送房子給結婚子女,政府住宅政策也獨惠異性戀婚姻家庭。
  文化和體制雙面夾殺,想成家的同志伴侶、單身者、好友、手足,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打造家園夢。
  活生生的故事發生在每一個角落,但卻從來不被正視,從來不被討論。
  彷彿只有透過婚姻關係所組成的家庭,才配稱之為「家庭」,才是所謂的「正常」家庭。
  然而我們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不受法律保障的非婚家庭,就像某種違章建築,因應著一個個真實的生命情境與生活需要而存在,但時時可能被拆除……這些不被法律保護的家庭組合,累積了什 麼樣的故事?展現了何種現行法律照看不到的甜蜜或辛酸?我們將本書命名為《我的違章家庭》,希望能讓眾多被忽視的非婚家庭,拿回『家』的定義權,書寫自己 的歷史。

作者簡介

婦女新知基金會
  1982年一群勇敢的女人打破沉默,創辦台灣第一個女性主義雜誌社「婦女新知雜誌社」,並於1987年解嚴後,立案為「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希望透過議題倡議、教育推廣、遊說立法……等實踐,逐步改造社會體制和性別文化。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由婦女新知基金會、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同光教會等團體及許多熱血公民共同組成,台灣青少年性別文教會則於201110月新加入行列。

名人推薦

張娟芬〈睡朋友〉:
  成家的重點或許不在於把什麼人搜刮到一個房子裡面來勒令對看直到天荒地老,而在於,找一個安頓自己的方式,並且留下與人互動的餘地,可以內嵌,也可以外掛。

紀大偉〈家是心之所在〉:
  或許我們不得不承認,婚姻只是成家的方式之一,對異性戀同性戀都一樣。它不該有不可挑戰的神聖性,不該壟斷我們對於人生的想像。

陳雪〈寶蓋頭底下〉:
  以前學中文字,老師說「家」是寶蓋頭底下一隻豬。……家啊是什麼,成家為何物,要有什麼才能組成一個家?一隻豬是絕對不夠的。


Share |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

寫我想寫的/小丁

寫我想寫的



T 送我黃碧雲《末日酒店》台灣版,這相信是黃碧雲的書目中最精美的一本吧。我強調是台灣版,因為我拿給黃碧雲答名時,她問我在哪裡買,我只好說是 T 送的,原來 T 是在台灣買的!(謝謝 T)

二月前,作家黃碧雲被龔老師邀請來為我們講費明尼哥(Fiamingo)的舞蹈音樂,(以下是筆錄她說的話,可能和她實際說的有所出入,希望我沒有寫錯啦。),她說:學了費明尼哥舞蹈後,最明顯的改變是,滅少自己對自己身體存著的羞恥感。

男同學問:那種羞恥感是甚麼?

她說:你不是女人,你不會明白的。

我笑鳥。

她舉例說:她之前曾在一個演出中脫去上身衫及胸圍,但觀眾及劇評大都集中去注意她脫衣的情節上,但這根本不是重點。這就是我所講的身體為我帶來的羞恥感,或者是一種難為情吧,只是單純地去展示身體已經引來這些不便。

又試過有讀者問我,平常是不是不戴胸圍的。我之後深深感受到,原來我的身體就是會為我帶來這種羞恥感。

我學習了費明尼哥舞蹈十幾年後的今天,才開始減低這種羞恥的感覺,不過那種羞恥感還沒有完全消除,因為這個女性肉身本身便為我帶來這羞恥感,雖然我已經盡旺不把自己當作是男或女,我希望自己是中性的,沒有性別之分。


她說她寫作了十多年,現在寫的文字已經越來越接近自己想寫的東西,她很開心。不過她覺得香港太嘈了,那種嘈吵不是一般的高聲浪的嘈吵,而那一種會讓她困擾的嘈吵,所以她現在都留在西班牙 Savera 裡長住及寫作。

同學問:你為甚麼要學費明尼哥舞蹈呢?

她說:喜歡費明尼哥舞蹈是在三十歲前後,那時很嚮往費明尼哥裡的那種世界,先在香港跟老師學習過,之後更遠赴西班牙學習,但學習了之後便沒有之前那麼喜歡,因為了解到那個世界不是原來想像般美好。

沒錯,若果只是學習費明尼哥舞蹈的話,跟日本導師學習到的,可能比起跟隨吉卜賽血統的舞蹈明星還來得清楚易明,但那都只能學習到表面的舞蹈技巧,因為真正 的費明尼哥對於吉卜賽人或西班牙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舞蹈。在西班牙,到了下班時間,你會看到那些下班的男女拿著手袋便隨意在街上舞動起來, 大家都不計較技巧,只是順著音樂去舞動。

大多真正的費明尼哥舞蹈導師只會教你數拍子,舞步他們會跳給你看,但往往叮囑你,不要學他/她們的,因為他/她們的蹈步未必適合你,而你要想出屬於自己的舞步。而如何想出屬於自己的舞步呢,就是要適應自己的身體,從中尋找出屬於自己的節奏和步伐。

當然費明尼哥舞蹈嚴格來講也有所謂的學院派,但對於從幾歲便開始跳著費明尼哥長大的吉卜賽人來說,那是生活的部份,你會發現他們舞動的力量和節拍已經溶在血裡。

不過我了解了真正的吉卜賽人生活後,覺得我其實並不是他們那種人,或者說我也不想成為他們那種人,他們每天就是唱歌跳舞食飯求偶交歡,講得白一點,就是很原始很hae,但那就是他們的生活。所以我現在已經沒有之前那麼熱心去學習費明尼哥了,也只是隨便跳跳便算。


我想,正如喜歡偶像一樣,當偶像成為朋友時,神秘感消失了,對他/她們自然沒有那麼喜歡。所以我沒有和黃碧雲合照,也沒有想要進一步去親近她,就讓她成為我永遠的偶像吧。

很喜歡《末日酒店》裡的插畫,全都出自黃碧雲手筆,第一次知道她是畫畫的,相較起她的文字,我覺得她的畫充滿了少女感,即使是用色深沉的畫,卻總是散發出一股輕盈的動向,像蝴蝶。





Share |

書籍銷售資訊

書籍銷售資訊 【總代理】 ➡ ️   台灣: 唐山 / 正港 https://www.facebook.com/TonsanBookstore 【伙伴書店】 ➡ ️   香港 序言: http://www.hkreader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