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梁文道:婚姻的前提並非愛情

梁文道 1970年生於香港。現為鳳凰衛視評論員,為《南方週末》及《南方都市報》等中國內地、香港及馬來西亞多份報刊雜誌專欄作家。

  梁文道每天只睡五個小時,他做作家,做主持人,做牛棚書院的院長,做《讀書好》的主編。除了工作,他幾乎把全部時間花在看書上,不過,他對於人類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三大主題之一——愛情並沒有太多關注,相對愛情來說,他更關注的是死亡。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不懂得愛情,恰恰是因為太懂得,所以不太可能擁有,不太可能遇見跟他一樣懂得愛的人。

  婚姻亦如是。面對浮躁社會千奇百怪的婚戀觀,梁文道皆以客觀平和的態度來看待。最後,這位已近40歲的男人告訴我們,他現在最想過的,是出家人的生活。

  我們對「富二代」有太多假設

  《小康》:你在《我執》中寫了這樣一句話:「愛情乃世間唯一變幻不定本質永遠空洞的事物」,愛情變幻不定?我一直以為愛情是永恆的,人才是變幻的。

  梁文道:愛情離不開人嘛。人是變幻不定的,那是當然的。我只是說愛情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最模糊、最變幻莫測的。

  《小康》:那愛情與婚姻是什麼關係?

  梁文道:在我看,沒什麼關係。就像我們注意到現在很多調查說,很多女大學生渴望嫁給「富二代」。或許,她們考慮的已經不是我愛不愛這個人,考慮的可能是生活條件、是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一個投資。我們大家都覺得這個說法好墮落,但至少說明一點,婚姻本就不會跟愛情有一種必然的、邏輯上的關係。

  以往我們覺得婚姻必然是愛情的結果,婚姻的前提是要有愛情做它的必要條件跟充分條件。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小康》:你單指國內嗎?

  梁文道:西方有另一種問題。在我看,西方世界最保守的國家恐怕是美國,他們秉持基督教道德觀,可那麼保守的國家,離婚率竟然也接近40%多,就是說每10對新婚夫婦,將來會有4對離婚。

  在他們中,雖然每個結婚的人一開始都希望白頭偕老,一生一世,他們也堅信婚姻有某種誓盟的效果,是一個社會契約,這個契約不能輕易被毀壞,但為何仍有如此多的人最終選擇分開?

  原因是,西方很多人崇拜童話般的浪漫婚姻,而這種浪漫是要有愛情打底的。可問題也就在此——現代愛情講究自由意志,就是說它必須忠於自己的感覺。當愛情變質了,婚姻自然就要解約。

  《小康》:有人說,現在的婚姻關係變得混亂了。越來越多的未婚先孕、同性戀者的形式婚姻。這種婚姻關係會形成正常的家庭嗎?

  梁文道:沒有不正常,所謂不正常是因為評論者會先堅持一個「正常」的想法,會以自己的意志出發,說單親家庭的孩子、未婚媽媽的孩子、雙親是同性戀的孩子,長大會不健康,會受人歧視。但這並不是這些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錯,而是歧視他們的人的錯。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的事兒,不是逼迫大家不能未婚生子,不能離婚變成單親家庭,而是應該想辦法讓這個社會儘量去協助那些未婚生子,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讓這些小孩在起步點上跟其他孩子一樣。

  《小康》:有種現象,現在有很多「富二代」徵婚會,這個群體反倒比普通白領更急於找個伴侶。按說他們條件挺優越,何必急?

  梁文道:我們對「富二代」有太多假設,假設他這個不缺、那個不缺,但這些假設很可能只是一個誤會。他們很可能稀缺機會。在他們生活的環境裡,不一定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另外,所謂徵婚是什麼?徵婚就是把一些潛在的婚姻對象化為一連串客觀指標。這與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戀愛不同,真實生活中你認識一個人戀愛結婚,你是在跟一個活人活生生地接觸,你認識他的優點缺點,你同時認識他超出優點缺點外,不可名狀不可歸類的東西。

  我覺得與其問「富二代」為何要去徵婚,倒不如說徵婚這種形式意味著什麼?它其實更像一個市場交易。就像阿里巴巴一樣,買家賣家互看條件。所以說,不應該一味去說那些女孩一心想嫁「富二代」是看中對方的客觀條件,反過來,「富二代」通過徵婚,找的也是「某種客觀條件」。

  《小康》:那就先相親,再相愛。

  梁文道:不一定相愛。在我看,相親最原始的標準,是去考慮兩個動物個體的交配能不能產生美好的下一代,就是看雙方的條件。

  《小康》:但愛情不是每個普通人都本能需要的東西嗎?人會為「客觀條件」放棄對愛情的追求?

  梁文道:所以,才有人不在婚姻內尋找愛情的美好。

  剩女這個說法帶有歧視意味

  《小康》:除了「富二代」的愛情,現代人尤其關心「剩女剩男群」?

  梁文道:剩男剩女不一定是沒有愛情的,他們可能有愛情,只不過不願意結婚。

  《小康》:剩女現在已不單是個人選擇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梁文道:我覺得,這所謂的剩女現象,命名本身就有問題。「剩下」的意思如同暗示她們是被選擇、被選剩的。我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因為,有些女人並非被動,而是主動選擇不結婚。

  所以不該叫剩女剩男,而是說不婚與晚婚。這其中,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在。

  《小康》:但現在很多剩女其實內心是十分渴望婚姻的。她們很害怕到了一定的年齡,沒有人選擇她們,她們只能成為「被選擇」的一方。

  梁文道:我覺得,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結到婚的,這不是太難。你可以說她們標準定出來後沒有找到符合條件的。也或者,她們遇到一些人後,會不斷權衡、心情忐忑。但這其實仍是她們主觀的考量多於她們被選剩。

  婚姻並非一種必然的選擇

  《小康》:你提到了女性「主觀的考量」。有種說法,時代改變了,女性的要求越來越高?

  梁文道:不是說時代改變,人心不古,女孩子要求高了。無論任何時代,家庭生活必然會包括一連串的物質條件,希望有個房子就是很正常的事兒。而今天,對一個理想家庭生活的這些物質想像,滿足起來並非那麼容易。

  《小康》:但不能因此我們就放棄婚姻吧?

  梁文道:為什麼一定不能?婚姻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並非是一個那麼穩定、必然的事情。至少我沒看出,存在著人們不能不結婚的理由。這就如同家庭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單親家庭,以前我們一樣很難想像。

  《小康》:但至少人們還會被上一代約束著吧?長輩會不斷催婚。

  梁文道:我懷疑這個約束力也越來越低了。現在大部分人都跟父母分開住。大部分人離開老家到了第二個城市居住,上一代的這種約束感、壓迫感就變得沒有那麼直接,沒有那麼日常。

  《小康》:從你的角度,你覺得理想中的伴侶有些什麼條件?

  梁文道:我不喜歡「條件說」。尤其是愛情的「條件說」,這等同於你腦子裡先想好一些條條框框,然後在世間尋找。當你覺得你所列出的條件全部滿足,或者滿足了八成,愛情就會自動發生。在我看,這很荒謬。

  試試看,你列出20個條件,再根據這些條件找到一個人。可很多時候,你跟這個人相處後會發現,他其實有很多你原來沒有設想到的毛病和問題。這些問題和毛病甚至會抵消掉那20個條件的吸引力。就像你理想條件可能要找一個非常上進的人,結果你找到了,可你發現他的上進竟然是他的一個缺點——他太上進了,所以根本沒空管家,沒空管你。

  愛情有太多意外,太多你無法窮盡的東西。這也正是為何很多人最終發現,理想中的對象太難找。或許人們應當明白,理想中的事情在現實中從來不存在,就像符合數學定義的圓形,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最完美的圓規也畫不出。你能畫出的圓,距離完美總有偏差、有距離。


Share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書籍銷售資訊

書籍銷售資訊 【總代理】 ➡ ️   台灣: 唐山 / 正港 https://www.facebook.com/TonsanBookstore 【伙伴書店】 ➡ ️   香港 序言: http://www.hkreaders.com ...